这个系列,旨在将各处看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进行摘抄、记录,并将思考的过程简单记述下来。

会使用包括ChatGPT等LLM帮助理解和生成解释

罗素茶壶

罗素茶壶 (Russell’s Teapot),又称天体茶壶 (Celestial Teapot),是哲学家罗素塑造的一个类比概念,旨在说明,举证责任应该在那些提出不可知论的宣称的人身上,特别是宗教情况下。

罗素在文章 《神存在吗?》 中说,

许多正统派基督教人士认为应该由怀疑者来证伪那些受公认的教条,而不是由那些教条主义者来证实它们。这当然是错误的。如果我说,地球和火星之间有个瓷制茶壶以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只要我小心地补充说明这茶壶实在太小,即使用我们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找不到它,那么没有人可以证伪我的主张。但如果我要声明道,既然我的声明无法被推翻,那么向它提出怀疑对人类理性来说就是不可容忍的,我自然应当被看作在胡言乱语。但假设这茶壶的存在被古书所支持,并在每个星期日以神圣真理的形式教导给大众,灌输到每个在校孩童的心智中,那怀疑茶壶存在的人会被当作反常的特征,怀疑者在启蒙时代会受精神科医师注意,在更早的时代中则会被视为异端而受审判。

这个观点在现代发展成为了诸如 “飞天意面神教” 的宗教戏仿形式,意在指出,证明上帝存在的举证责任在信徒,而非无神论者。

  1. 分析
    罗素的这个说法其实不止于宗教,其含义其实是:

    任何人都没有反证断言的责任

  2. 和奥卡姆剃刀的联系和区别
    奥卡姆剃刀指的是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或者说,

    讨论的基础应当是相对简单的、包含论断较少的理论

    罗素茶壶和奥卡姆剃刀都推崇简化思考方式,避免冗杂的复杂性。但是奥卡姆剃刀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如何形成理论和假设;而罗素茶壶更多用于批判宗教领域或者超自然的信仰,其批判要素更高,而指导作用相对有限。

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杂记

近代科学方法论上,培根的《新工具》可以算作一个里程碑,之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和培根的经验主义以及科学归纳法相结合,奠定了基本的近代科学范式。
科学认知有三个问题:

  • 世界的运行是否存在规律?
    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探讨了,比较著名的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但是直到17世纪初期,特别是伽利略、开普勒等天文学家的工作,科学开始采用实验和数学模型来揭示自然规律,并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得到总结和继续应用。
  • 如果存在规律,人类能不能认知?
    这个问题最早的论述也是古希腊时期,但是中间沉寂了很久,中世纪期间甚至有隐隐开历史倒车的迹象;但随着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和培根的经验主义的发展,科学方法开始强调:人类通过理性思维和感觉经验,可以认知世界的规律。这种观点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期的启蒙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发展。
  • 如果能够认知,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认知?
    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由一系列科学家通过数据的积累、理论和实验手段的发展,对自然现象形成了较为精确的解释(哈雷彗星,《原理》等),这种方法逐渐得到了确立,并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石。

“李约瑟之问”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相关地,我觉得“李约瑟之问”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有将西方打包成一个联系紧密、人员信息互通的整体的嫌疑,哪怕他的简单粗暴的中西方二元划分哪怕在今天都有乍一看的合理性。

“Why did modern science, th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es about Nature, with all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take its meteoric rise only in the West at the time of Galileo?”, and why it “had not developed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ch in the previous many centuries “wa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occidental in applying” natur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needs? ——Wikipedia, Joseph Needham